导读:昔日的辉煌如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券商最大公司,就连李嘉诚父子也频频减持邮储银行股份,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 作为国有六大行之一的邮储银行,曾凭借其遍布城乡的庞大网点网络和深厚的群众基础,在零售业务领域大放异彩,风光一时无两。它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,更是连接城乡、服务民生的重要桥梁。然而,时光荏苒,昔日的辉煌如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。 邮储银行的业绩增速出现了急转直下的态势,内控管理漏洞频出,问题层出不穷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高管腐败事件接连曝光,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形象。与此同时,董事长职位的长期空缺,更是让银行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这些问题如同一团团沉重的乌云,紧紧笼罩着邮储银行。就连商界巨擘李嘉诚父子,也对邮储银行的未来失去了信心,频频减持其股份。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 业绩风光不再 邮储银行脱胎于中国邮政,拥有近4万个网点,覆盖全国城乡,堪称网点中的“巨无霸”。回望过去,邮储银行的辉煌历程令人赞叹。从2012年至2021年,它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在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大多名列前茅。 这背后,个人业务的卓越表现功不可没。个人存款占比长期稳居85%以上,个人贷款占比也稳定在55%左右,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个人贷款占比超过半数的银行。个人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度长期超过60%,远超其他五大行。 那些年,邮储银行凭借遍布全国的网点,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每一个角落,吸纳了大量低成本、稳定的存款。同时,它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,尤其是小额贷款和信用卡业务,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迅猛增长。 然而,好景难长。从2022年开始,邮储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速突然放缓,净利差也逐年缩水。这直接导致邮储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。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,邮储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降至5.08%、2.25%和0.09%,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分别下滑至11.53%、1.25%和0.29%。 2024年前三季度,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03.49亿元,较去年同期仅微增2.27亿元,增幅约为0.09%;归母净利润为758.18亿元,较上年同期仅增加1.63亿元,增幅仅为0.22%。这是邮储银行自2021年同期以来增速的最低谷。 个人业务增速的下滑,反映出邮储银行在零售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。随着其他银行纷纷加大零售业务的投入,邮储银行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挑战。同时,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线上渠道办理业务,这对邮储银行的线下网点模式构成了巨大冲击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2024前三季度邮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了12.65%。这主要是由于“报行合一”政策下,代理保险业务受挫所致。尽管邮储银行努力收窄降幅,但中收困境依然难以掩盖。 此外,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。截至三季度末,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754.60亿元,较2023年末增加了80亿元;不良率也从2023年末的0.83%上升至0.86%。同时,逾期贷款余额也大幅增加,逾期率达到了1.11%,较上年末上升了0.20个百分点。这种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“双升”的局面,凸显出邮储银行的信用风险正在不断攀升。 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从2023年末的347.57%骤降至301.88%,不及农业银行。这意味着邮储银行应对潜在坏账冲击的“安全垫”变薄了。同时,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微降了0.11个百分点,达到9.42%。 这反映出邮储银行的资本内生积累可能受到制约,补充机制亟待优化。在资产扩张与风险抵御之间寻求平衡的难度也在加大,未来业务拓展和风险缓释将面临资金与拨备的“双重考验”。 内控漏洞频现,董事长缺位之困 近年来,邮储银行频频收到罚单,监管警示灯不断亮起。2024年下半年以来,邮储银行受到的罚单数量接近20张,累计被罚没超800万元。这暴露出邮储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严重漏洞,也引发了市场对邮储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质疑。 更糟糕的是,邮储银行还出现了高管腐败落马的问题。2024年12月25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,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、行长张雪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此前,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原行长任国庆和张军也先后落马。 高管腐败落马事件不仅让邮储银行的内控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下,也让投资者对邮储银行的管理层产生了深深的疑虑。 除了高管腐败问题外,邮储银行还面临着董事长缺位和高管超期任职的困境。自原董事长张金良2022年4月调任建设银行后,邮储银行董事长一职一直空缺至今。行长刘建军代为履行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责,但代履职时间已经超过两年半,远超监管规定的期限。 此外,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、徐学明的任职时间也分别高达17年和11年,远超银保监会规定的轮岗期限。这些高管超期任职问题不仅违反了监管规定,也引发了市场对邮储银行治理结构的担忧。 浙江东方作为浙江省国资委下属的核心企业,自成立以来,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、同向而行,实现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。公司从传统外贸企业成功转型为浙江省属国有上市金融控股集团,这一蜕变过程中,浙江东方立足改革、创新、开放三个关键“变量”,走出了一条驰而不息、久久为功的金控“跃迁”之路。 本次进博会上,途虎养车设置了5个不同主题的品牌日,围绕“新产品、新趋势、新服务”,深度呈现与各大国际汽车服务品牌的战略合作成果,并将推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产品与服务升级,加速发展汽后市场新质生产力。 刘建军在招商银行有着19年的丰富经历,主要负责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。他被誉为招商银行的“零售高手”。上任后,刘建军着力发展差异化零售银行业务,继续坚持服务“三农”、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。同时,他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。 此外,刘建军还意识到对公业务的重要性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,对公业务重新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。然而,转型并非易事。尽管邮储银行在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对公业务的发展仍然缓慢。同时,代理费支出居高不下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。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邮储银行的业绩增长。 走出低谷非易事 邮储银行的“自营+代理”模式,既是其发展的利器,也是其困境的根源。一方面,代理网点为邮储银行带来了强大的揽储能力,使其净利差长期保持领先;另一方面,代理网点也限制了邮储银行的放贷能力,导致贷存比偏低,净利率较低。 此外,代理网点还带来了业务模式中的一些先天“缺陷”。一是零售强而对公弱。代理网点主要代理个人业务,特别是储蓄业务,导致对公业务发展滞后。二是客户多而质量低。邮储银行拥有6亿多客户,但单位客户价值创造率不高,户均AUM远低于招商银行等同行。三是规模大而净利率低。虽然邮储银行的利润看似可观,但由于代理费用偏高,实际净利率却很低。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邮储银行开始调整代理费定价。2024年10月,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,对三年及以下期限代理储蓄存款的分档费率进行下调。这一调整或许能缓解邮储银行的盈利压力,但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其业务模式中的缺陷,还需时间来证明。 在内控频频违规、业绩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邮储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了波动。尽管今年初邮储银行的股价一度大涨,但近期却出现了回落。 引人注目的是,李嘉诚父子在今年多次减持邮储银行H股股份。从10月初到10月底,李嘉诚父子累计减持规模超过1.57亿股,涉及资金超过7.33亿港元。这一系列减持行为发生在邮储银行H股股价创下近30个月新高的背景下,显示出李嘉诚在高位选择兑现收益的决策。 这究竟是市场信号,表明李嘉诚不看好邮储银行的未来发展;还是李嘉诚家族的投资需要,属于基金会的“日常财务运作”?无论何种原因,李嘉诚父子的减持行为都对邮储银行的股价产生了影响。 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行之一,其发展历程和现状都备受瞩目。然而,近年来邮储银行却面临着诸多困境。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,而是邮储银行业务模式、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 对于邮储银行来说券商最大公司,要走出低谷并非易事。这不仅是摆在刘建军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,也是市场对邮储银行未来走向的关注和期待。 |